南京市上秦淮小学第7周“上小朗读者”经典诵读
发布时间:2025/3/31 16:05:11 作者:杨雪 浏览量:79次
南京市上秦淮小学第7周“上小朗读者”经典诵读
上秦淮小学红领巾广播站“小小朗读者”又和大家见面了,在这里,我们诵读经典美文,传承华夏文明。本周的朗读者是来自二(4)班的徐佳希、佘啸林、张心妍、奚思语、朱言新同学,他们用朗读或为我们传递古诗中的深刻内涵,或为我们讲述诗歌中的童趣智慧。
《清平乐·村居》
茅檐低小,溪上青青草。
醉里吴音相媚好,白发谁家翁媪?
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。
最喜小儿亡赖,溪头卧剥莲蓬。
这首诗的意思是:这首词以白描手法勾勒出江南农家图景:低矮茅檐下,白发翁媪用吴侬软语闲话家常;大儿在溪东锄豆,二儿编织鸡笼,最有趣的是淘气的小儿,趴在溪边剥莲蓬吃。全词通过日常细节,生动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温馨与闲适,语言朴素却充满生活情趣。
《画鸡》
头上红冠不用裁,满身雪白走将来。
平生不敢轻言语,一叫千门万户开。
这首诗的意思是:这首诗运用白描与夸张手法,塑造了一只威风凛凛的雄鸡形象:红冠天生如裁,雪白羽毛闪亮,平日沉默寡言,一旦啼鸣便能唤醒千家万户。诗中"不敢轻言语"与"千门万户开"形成对比,既暗含积蓄力量的哲理,又借雄鸡司晨的特性,隐喻突破黑暗、迎来光明的深意,充分展现诗人托物言志的巧思。
《游子吟》
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
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
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
这首诗的意思是:全诗通过"临行缝衣"的日常场景,以白描手法刻画慈母形象:手中棉线穿梭,针脚细密结实,将牵挂与期盼化作衣裳上的纹理。末二句以"寸草心"喻子女孝心,"三春晖"比母爱深恩,用反问句式道出母爱的无私与伟大。语言质朴而情感深沉,被誉为歌颂母爱的千古绝唱。
《小儿垂钓》
蓬头稚子学垂纶,侧坐莓苔草映身。
路人借问遥招手,怕得鱼惊不应人。
这首诗的意思是:全诗生动刻画了小儿垂钓的专注神态:头发蓬乱的小儿侧坐青苔,身影掩映在草丛中,遇路人问路时远远招手示意,生怕惊跑鱼儿。诗中"遥招手"的细节描写,既展现孩童天真机灵,又侧面烘托出垂钓环境的宁静,充满生活情趣,是唐诗中描绘童趣的佳作。
《春天的脚印》
看,小松鼠出来了!
快乐地又蹦又跳。
看,小燕子飞回来了!
叽叽地唱着春天的歌;
人们身上的衣服,越来越薄;
小动物身上的绒毛,越来越少。
听,沙沙的春雨声,
滋润着河边的小草
听,温和的春风,
把所有的小动物都唤醒!
走到田野里,
到处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;
走到城市里,
到处都是青翠的香樟树。
闻,路边的小花,
它们个个都散发着清香:
闻,温暖的空气,
蕴藏着太阳的气息,
看,小河解冻了!
快活地流淌着;
看,天气变暖了
我们高兴地跳着!
这首诗的意思是:这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各种景象,如小松鼠活动、小燕子归来、人们换装、春雨滋润小草、春风吹醒动物、田野里的油菜花、城市里的香樟树、路边小花的清香、温暖的空气以及解冻的小河和变暖的天气,表达了春天到来时自然界的生机盎然和人们的喜悦心情。